在国内,日产旗下似乎还没有哪款SUV产品获得过真正的成功,问题其实并不光是在产品端,在车型定位、售价等方面与国内主流SUV消费价值观也有所差异。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做出调整、甚至是让步都是明智的,所以今天,日产带来了一款他们认为绝不会再失败的车型---新一代奇骏。
其实老款奇骏一直在我的“亲友推荐列表”中,但是几乎没有谁最后听取了我的建议,究其原因,大部分是被其硬(呆)朗(板)的外观所吓跑了。所以这次,日产完全颠覆之前的设计理念,为新奇骏打造了一套靓丽时尚的外衣。
SUV的设计是有别于轿车的,首先,轿车上过于圆滑的线条会让SUV车型失去稳重感;而过于刚直,又显得太没有感情。坦率的说,新世代的日系设计陷入怪圈,稀奇古怪的设计元素满天飞,但是新奇骏却很好的找到了曲线和折线的平衡点。这是一台任谁都看着很舒服的车,其实就这点来说,他已经成功了。
细看之下,你会发现,新奇骏采用了一些很新颖的设计元素。车头并不是单纯的抄袭时下流行的层叠式设计,而是一种嵌入式的组合方式,线条简单却极富张力。车灯融入了LED日行灯带,时尚之气突出(虽然实际安全效果不大吧)。
车身侧面,前后轮拱将力量感提炼出来,简单有型。17寸多幅轮毂有着很明显的日系风格(只有2.5顶配车型为18寸)。
车尾造型厚重,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多边形尾灯嵌到两侧,饱满自然。其实这样一幅车尾造型,不会给人炫耀夺目的感觉,但就像新奇骏整体设计一样,没有过多张扬前卫的元素去哗众取宠,而是用一种简单自然的手法,勾勒出时代之美。
确实,在众多主流城市SUV中,新奇骏的设计更能吸引我,不浮躁不张扬,适度的表达自己的主张。但设计之事,总是仁者见仁,我也自知审美能力有限,各位看官自行评断。
内饰设计上,明显的天籁风格,但这不是简单的移植,在新奇骏上,环抱风格更加突出,僵硬的分割带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然的分层式布局。别让我和老款车型比较了,这是天地之别,而与同级车型竞争,高档皮革是优势,略显粗糙的细节是败笔。
中控面板基本保持了各区域的风格,多媒体导航系统算不上什么“高精尖”,但是操作起来非常顺手,各种功能按键简洁明了,基本上都是触手可及且简洁易懂的。
多功能方向盘功能非常强大,手感也比较饱满,造型上虽然与天籁并无二致,但搭配于新奇骏上并不觉得突兀。仪表盘虽然看似普通,但5英寸的3D行车信息屏却给我很好的体验。
除了这些,超大的全景天窗是国人的最爱,日产很聪明,除了最低配的两款2.0L车型,其余全部标配。不过碍于近年来国内的空气质量,“赏霾”或许将成为一种新时尚。
最后再介绍一下AVM全景式监控系统,这个系统在日产-英菲尼迪产品中已经诞生多年,并不断进化,开始普及全系车型上。对于倒车,甚至是一些越野驾驶都很有帮助。另外,具备“横向、纵向、斜向”三种功能的泊车辅助系统,听起来太强大了,但是本次试驾没有安排体验,且只配备于顶配车型,感兴趣的看官请留意我们之后的深度评测。
下面我们在来聊聊新奇骏的人性化和功能性科技。最直观的、也是最重要的当然是座椅舒适度和空间表现了。
新奇骏的座椅被称为“零重力健康座椅”,据说是根据零重力下,人体最舒适的姿态设计出来的。但是很遗憾,给我的感觉就是“还可以,舒适度不错”,仅此而已。而后排座椅的舒适度,基本失去了日产的一贯产品特性,除了坐起来依旧很软外,坐姿设计不合理、坐垫较短,完全低于我的预期。
乘坐空间方面,新奇骏无需过多担心,模特身高180mm,前后排均无压抑感,空间开阔;另外,横向空间表现良好,但后排的腿部空间并没有数据上表现出来的绝对优势,基本上符合主流SUV的水平。
在储物空间方面,中规中矩,各种储物格杯架一应俱全,容积也相对合理。变化较大的是后备箱,曾经备受好评的抽屉式设计被取消了,以降低地板高度;启用了现在的多功能分层式布局。其实这种分割设计相对更加合理,但考虑到隔板的承重能力,个人认为这种布局实用性不高。后备箱的整体容积方面,属于主流水平,没有更多可书之处。
在一些人性化配置上,比如后排通风口、电动记忆尾门、通过空调调温的杯架、上下车便利性等各方面,新奇骏都表现良好,至少我找不到什么致命缺陷。值得一提的是新配备的后备箱尾门感应开启功能,与迈腾上的类似,但是让我费解的是,需要随身携带钥匙,并腾出一只手(或者用您提着或抱着的重物,对准感应区)去尾门感应2秒……对于这种“脱裤子放屁”的做法,厂商给出的解释是,在越野完车身很脏的情况下,避免手与车身接触……跪了!
新奇骏的动力系统依旧是日产的2.0L(MR20DD)和2.5L(QR25DE)自然吸气发动机,这两款机型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产品,技术可靠、综合性能均衡。而传动系统则换装了同天籁相同的、由Jatco提供的新一代CVT变速箱。
这次我想就整个动力系统给出评价(试驾车型为2.5L版本),不再分开比较。首先,新一代动力系统较老款车型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迟滞减小、平顺性及响应速度均有所提高。但相较于同级车型,CVT天生的结构缺陷依然存在。
在普通的城市游走中,这套动力系统将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CVT变速箱好像要将功赎罪一般,稍大的油门动作就会积极的工作,且在深踩油门时,会模拟AT自动变速箱的换挡方式,大幅度的改变转速,减少迟滞现象。但若是急加速,动力疲软的现象则开始显现,尤其是在中高速下的再提速,会感觉到有些力不从心。好像CVT变速箱将2.5L的动力抚平为2.0L的水平,这点比在天籁上表现的更为严重。
当然,我并不是说新奇骏被CVT拖得很肉,80公里/小时以下的城市速度范围内,动力响应还是比较直接的,甚至超越一些同级AT车型的动力表现。但中段的持续加速能力差强人意,这款CVT变速箱也远没有达到时下日系最先进CVT变速箱的表现,且在油耗方面的优势亦不明显,或许真的只剩下平顺性来安慰自己了。
至于可靠性方面,同样不容乐观,日产近年来的用户满意度持续下降,除了成本控制、品控等方面,另一大原因就出自Jatco提供的CVT变速箱上。在新天籁上,同样的CVT变速箱已经出现了诸如漏油、抖动等问题,虽然并不普遍,但新奇骏将面临更为严苛的使用环境,不免让人有些担忧。
在行驶品质方面,新奇骏给了我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一扫老款车型粗糙的行驶素质,将舒适精致的一面展现出来。底盘悬挂的合作相当默契,日常行驶的舒适性一流。在静谧性方面同样进步很多,各种噪音控制相当出色。
所谓的一流是指,对于路面颠簸的合理过滤以及在运动姿态上的稳定。新奇骏在这两点上平衡的非常好,缓震性和支撑性都很出色,驾乘感觉在传统日产舒适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塌陷不僵硬,柔和过度,恰到好处。
最后,新奇骏配备了很多安全辅助系统,除了标配传统的动态控制系统、制动辅助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外。还添加了时下非常流行的变道预警系统、车道偏离系统以及移动物探测预警系统等。不可否认,这三个安全辅助系统提升了驾驶安全性,但其实质意义也只是锦上添花,在中国更是随时可能帮倒忙,只配备于2.5L的中高配车型之上,聊胜于无。
对于奇骏,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为其越野性单开一页来细说一下。作为同级城市SUV的越野性能标杆,新一代奇骏绝不会将这个特长舍弃。在新一代奇骏上,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其出色的通过性能。
首先在起点上,新奇骏就已经抢得先机,210mm的最小离地间隙让CR-V之流汗颜,这也是一台标准SUV应该具有的数据水平。仅是这一点,就已经可以在通过性上领先了。
我们再来看看新奇骏的四驱系统,与上代车型相同,采用了一套名为“智能全模式”的适时四驱系统。此系统支持2WD、AUTO及LOCK三种模式:2WD模式下,达到最大的燃油经济性,非常适合城市日常行走(动力需求较大时可自动短暂切换为四驱模式);而AUTO模式,可实时改变前后轴动力分配,根据行驶状态和路面情况随时调整比例;LOCK模式,实现50:50的固定前后轴动力分配,对于恶劣路况,具有良好通过性。
其实从本质上,与一般的适时四驱系统相仿,但更多的调节模式,让系统功能更加全面。而且,加入可调节速度的陡坡缓降系统,相当专业。在实际体验中,新奇骏的这套四驱系统以及各种辅助系统,给了我很好的体验,依旧足以捍卫同级城市SUV的越野最高标准。当然,适时四驱系统的可靠性仍然是瓶颈,所以再好的适时四驱系统,也不适合长时间的高强度越野驾驶。
当然,作为一款新车型,不可能照搬上代车型的四驱系统,新奇骏在原有的基础上,优化了轮边电子制动系统以及加入了动态扭矩控制系统。电子差速锁可以更快速的介入动作,减少打滑情况的发生,稳定性亦有所提升;而动态扭矩控制系统,则更多的是针对公路表现,在一些湿滑泥泞的路面情况下,实时监控方向及油门,及时跟踪车辆轨迹,对前后轮进行自动扭矩分配,提高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奇骏还引入了一套主动行驶舒适控制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减少各种路面下的颠簸感。当然,不同于各种高档SUV通过调整悬挂阻尼方式,新奇骏则是通过制动系统和扭矩控制系统,调整车辆重心,全面提高公路、越野等多路况下的行驶舒适性。虽然听起来有些空洞,但实际感受出色,尤其是在抑制越野驾驶时的颠簸,配合良好的底盘悬挂系统,明显优于同级产品。
总的来说,新奇骏的动态素质相当全面,尤其是舒适性,被提高到了新的层次,诠释出一种最均衡的状态。虽然因此丧失了一些运动性,但我觉得完全没有人会去真的在意,在这个车型定位上,也根本没有太多意义。
后记:前言中我说了,这是一款日产绝对不会容忍失败的SUV车型,也许从我的体验中,您已经找到了答案。一款具备主流城市SUV一切元素的车型,更很好的兼顾舒适性、越野性等多方面特质,比主流更全面!谁能不动心呢?
就如同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产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汽车如今也不再单一的肩负交通运输的工作。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更多生活、工作的元素搬到汽车里?让汽车成为一个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平台,而非简单的四个轮子+几个沙发?
华晨宝马并没有对新的宝马5系Li进行任何外观修整,或许是因为现有的设计已经足够成功。用于精英阶层和政府官员的行政座驾,势必要达到一定的气场来显示车主或贵宾们的身份。5系Li的体型自然足够庞大,这一点首先就让人产生敬畏感。它拥有同级最长的轴距,因而整体比例舒展而修长。
如果一台2.0T的四缸引擎能够做到接近190KW的功率,那么所有的人都会说这个机器很猛,9成以上的人会对它所带来的动力感到十分满意。但是如果一台6缸引擎做到了190KW,也许很快就不再有人记得它了。
也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宝马旗下的车型,从3系到7系,无一例外的被打上L的商标,加量贩售。体型是拉长过的,动力是增压过的,我们承认,在这之后的宝马开始变得更加平易近人,而动态表现也确实在一点点的进步着。但在这卖力进取的背后,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在怀念着那一丝从容不迫、气定神闲的自信。
BMW5系530Li的0-100km/h加速成绩依然可以定格在6.9秒,跟那些贴着街飞的小钢炮似乎差不多,唯独不同的是,你在它身上绝不会感觉到任何突兀或躁动,没有踢屁股的喜感、没有推着你不顾一切的疯狂,那种感觉,就只是单纯的速度提升。我知道在这里8速变速箱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两者配合之下,530Li就像是一台长途休旅GT一样,时刻保持一种气定神闲的浑厚,而且又让你觉得一收一放都那么舒服自然。
至于车内那些为了符合定位而加入的各种电脑们,包括为了操作电脑而加入的新款、后排影音娱乐的遥控器,说真的,我并不在意这些。我知道会有人对这些感兴趣,只是单纯个人喜好而已了。
多数情况下你都能时刻感受到这台车的人性化。不过我有时候会想,这些毫无破绽的体贴,是否让这款车变得有些严肃了?是否它有点过于纠结该如何表现完美,该如何一丝不苟,从而失去了那些让你在意而又无法割舍的闪光点?当我试着接受它并去理解之后,我确定,这就是德系车的一贯风格——它一定是一台你生活和工作无法或缺的工具、是你出行的良伴、是你得力的助手、是你亲密无间的战友、是你一定会需要的一样东西,但它唯独不可能是你的情人。
势不可免的,我们会聊到操控这个话题。从很多很多年前开始,驾驶乐趣和操控就是宝马一直不希望人们忘记的灵魂形态。加长是种妥协,那么操控感受是否也在妥协?
总结起来,从各方面的感受上,加长的5系依然有着最原始的宝马驾驶感。转向比例、悬挂力度、车身姿态,没有一样可以跳出宝马为它设定好的轨迹。轴距加长确实使得5系变得不那么灵活锋利了,但是当你有一天考虑购买这么一台车的时候,相信我,你绝对已经不再在意这些细节。加长的5系并不只是一种妥协。它还是一种细分,把普通5系向一个更细分的市场拓展了一大步。而这个细分市场的名字叫做:大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