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生活中必备的交通工具了,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量的加大,汽车公司也多了起来。每天都有一些车企的最新动态都颇受关注的,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汽车资讯方面相关的信息吧(以下内容来自于网络非小编所写,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删除)
“原来,宇宙的尽头竟然是新能源汽车。”
3月末,小米新品春季发布会上,站在舞台聚光灯下的雷军,用略显激动的话语,向所有人承诺:“关于这次决定,接下来我将会押上前半生所积攒的全部声誉和成就,来为小米汽车而战。”
传言许久,态度暧昧不清后,这家用10年时间挺进智能手机领域三强的企业,终于将脚迈入了汽车圈内,并为此准备了100亿美元的资金。几天后,有消息称,滴滴也将亲自入场造车,公司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亲自带队。
接下来,则是上海车展期间的华为,位于南京东路的品牌体验店内,“牵手”赛力斯打造的华为智选SF5,开启预定后已经售出超6,000辆。而就在昨天,创维汽车正式发布首款中型纯电SUV ET5,为此黄宏生拿出300亿元,放出豪言要将其打造成全球前十的车企……
可以肯定的是,面对逐渐止跌、复苏、向上,存在巨大需求与存量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众多选择跨界造车的“野蛮人”入局,已经成为最新一波的大势所趋,它们之间唯一的不同,或许就是早晚的区别。
而这一次,处在传言中心的,则是另一家智能手机企业——OPPO。
传言落地,只是时间问题
“原来,宇宙的尽头竟然是新能源汽车。”偶然间,位于朋友圈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而相对应转发文章的内容,便是今天36氪所爆出的OPPO正式入局造车。从具体内容来看,OPPO集团已经开始筹备造车事项。
与小米相同,OPPO造车计划的最大推动者,也是其公司创始人陈明永,目前陈明永已经在产业链资源和人才方面摸底、调研。而据消息人士透露,就在近两周,陈明永会见了宁德时代中国乘用车事业部总裁朱威,双方畅聊数小时,此外,陈明永也带队拜访了中汽研等机构,而在执行层面,OPPO软件工程副总裁吴恒刚已经参与。
同时,吴恒刚是目前面试自动驾驶、算法方面岗位的最高级别高管。去年,从小鹏汽车加入OPPO的首席科学家郭彦东,也参与了自动驾驶团队筹建,相关的座舱岗位也已经开放。更早之前,已有OPPO员工在论坛发帖表示,OPPO将要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并且已确定将汽车事业部定在成都。
种种迹象均在指向,目前OPPO造车虽未正式官宣,但是已经进入到大规模的预研、尽调阶段。作为参考,雷军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义无反顾地决定率领小米,进入新的板块。不知这一次,陈明永会用多长的时间进行思考、权衡,让传言变为现实。
“即使造车,也会专注于OPPO能做好的领域。目前不会造车,如果汽车厂商造不好车了,OPPO有这个实力的话,未来会做尝试。”位于公开场合,陈明永早已发表过自身对于OPPO造车的看法。
只不过,面对当下机会繁多却又转瞬即逝的大环境,他的“造车梦”看似到了不得不提前落地的阶段。
“触角”早已露出
必须承认的是,即便加快进度,不出现任何差错,距离OPPO首款车型的交付,仍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殊不知,这家企业的其它“触角”,早已慢慢伸入到汽车行业之中。
OPPO Find X3系列手机发布时,OPPO与身处新势力造车第一梯队的理想正式达成合作。理想车主可使用OPPO Find X3系列,当作汽车钥匙,并实现远程开窗、鸣笛寻车等互联体验。
2020年北京车展,OPPO与汽车电子厂商ADAYO华阳,展示了双方合作打造的OPPO 40W无线车载充电器。不久前举行的上汽集团零束SOA平台开发者大会上,OPPO同样受邀出席,与各界巨头一起讨论智能电动车的软件服务构建与未来,并希望输出摄像头防抖技术,用于座舱中的拍照和人脸识别 。
如果上述这些布局,仍略显“边缘”,那么深入了解这家企业便会发现,近年来OPPO已经公布了多项有关汽车的专利,具体包括:车辆定位方法、装置、车辆定位系统,还有涉及汽车的测距装置、测距方法、摄像头及电子设备等。
去年年末,OPPO则公布了多项与自动驾驶的相关专利。根据信息显示,此项专利可以在夜晚、大雾、暴雨等恶劣条件下提醒驾驶员,在行驶的两车距离过近或者行车速度过快时及时提醒驾驶员,提升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换言之,处在当下这个软件定义汽车,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成为衡量产品好坏的时代,OPPO自始至终都有跟随,而这渐渐成为了其日后进一步发展的部分筹码。所以说,听到上述传言后第一时间并不是感到震惊,反而在我看来,选择造车只不过是其顺水推舟的事情。
优势与未知
“你的优势究竟是什么?”不久前,当小米宣布造车,类似的问题第一次被抛出,而在我看来,最终的答案更多集中在:品牌声量、用户规模、互联生态、手持资源以及雷军本人五个方面。
那么,以趋同的维度衡量OPPO,便会发现其自身最为突出的优势,大概与小米类似,甚至在部分板块有所不足。根据IDC的出货数据排名显示,OPPO在2020年第四季度为全球第四的手机厂商,前三名分别是三星、苹果、小米,而在去年全年手机出货排行中,OPPO则未能进入前五。
好在,无论软硬件研发、芯片、供应链管理,以及造车所需的大量资金方面,OPPO仍具有足够实力与积累,也为其即将迎来的“跨界”提供了支持。但是在用户规模、创始人号召力上,不可否认,相比小米与雷军,OPPO与陈明永显然要略逊一筹。
所以说,后者造车能否成功?就现状而言,仍存在太多未知与不确定性。产品定位、组织架构、销售模式、品牌调性,都处在未能成型的前期准备阶段。
并且通过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便能发现,那些具有先发优势的新势力们,还在拼命狂奔,而已经放下羁绊,处在“大象转身”中的传统品牌,同样渐渐露出了“獠牙”。
一场相比五年前,更加混乱的“大战”看似一触即发,身处其中的小米、OPPO,乃至更多的后来者,为了从中分羹,只能在这片“红海”中寻求突围的方法。
故事最终的走向,谁都无法做出绝对的把握和预测。所有人唯一能做的,只有根据瞬息万变的局势,做出迅速的抉择,至于输和赢,是向死而生,还是坠落深渊,将交给最为残酷的时间去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