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从世界工厂到制造强国

导读 汽车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生活中必备的交通工具了,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量的加大,汽车公司也多了起来。每天都有一些车企的最新动态都颇受关注的,

汽车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生活中必备的交通工具了,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量的加大,汽车公司也多了起来。每天都有一些车企的最新动态都颇受关注的,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汽车资讯方面相关的信息吧

2017年6月7日至8日,以“变革创新与转型升级”为主题的第八届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召开。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市场的汽车需求量都正在接近饱和,传统汽车产业正迈向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变革之路。本届论坛汇集了中外重量级嘉宾,就汽车行业当前的机遇与未来发展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作为全球汽车论坛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汽车新闻网将在重庆现场,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会议报道。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顶层规划,是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第一步。“中国制造2025”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格局下提出的,旨在通过科技进步手段,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优化结构、绿色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的区别是什么?汽车行业在中国制造2025发展框架中又有哪些发展前景和机遇?就这些问题,SWM斯威汽车.鑫源控股董事长龚大兴、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郭刚、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大客事业部总经理樊文堂、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管理部高级经理李杰等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中国汽车业在中国2025发展框架中的解决之道,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樊文堂:造出有生命力和智慧的产品,企业才有未来。

南京金龙副总裁兼大客事业部总经理樊文堂表示,汽车行业在2008年以前无论做什么都能成功,企业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2009年到2012年依托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发展也很不错,然而2013年以来制造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制造业企业利润非常低。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大客事业部总经理樊文堂

“回顾历史,南京金龙是一个分厂,主要代工生产附加值比较低的中小型车,过去一直没有赢利。生意好的时候有订单,生意不好的时候饿肚子。”樊文堂坦言,“做企业还是要有一个好产品,有一个新产品、有一项新技术,决定这个企业生死的方向。”

因此,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机遇,制造业企业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他看来,如何从世界工厂到制造强国,要制造有生命力的、覆盖全价值链的产品,才是企业的根本之路。实际上归结到一个造字上,要造出一款有生命力的、有智慧的产品,企业才有未来。

龚大兴:在最好的时代,要把产品当生命来对待。

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汽车行业迎来巨大的发展,产销总量均提升到世界第一的水平,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却忽略了很多东西,是时候停下来看一看曾经错过的风景。而当下就是最佳的时间,也是最好的时代。

SWM斯威汽车.鑫源控股董事长龚大兴

鑫源控股、SWM斯威汽车董事长龚大兴认为,在经过30多年发展历程后,企业更需要冷静下来思考,思考供给侧改革以及2025发展战略的制定等。

他认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汽车工业4.0是一脉相承的。在他眼中,德国工业4.0背后的逻辑与思想的本质依然是赢利和风险控制。而所谓的工业4.0的工匠精神,根本问题是把产品当成生命来对待。

关于汽车行业如何与中国工业2025战略相结合,龚大兴表示:“汽车从业人员与2025建立命运共同体。同时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以用户为中心,并且坚信中国制造2025这条道路是正确的,要有绝对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这样才有机会在全新的工业时代实现超越。”

徐大全:德国工业4.0,人才是发展核心。

随着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整个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市场需求在变化,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在变化,产品的生命周期更短,24小时全球服务和新兴的商业模式正在改变着整个市场。针对这个市场的要求,对生产制造商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表示:“先提高生产力,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灵活生产,改善产品质量,持续服务,预防性服务,减少库存,降低对员工的依赖,这是市场提出的,生产制造业为了做好做强需要迎接更多的挑战。”

徐大全说,作为德国工业4.0战略的发起者之一,博世针对市场变化已经在进行相关工作,博世将现实的物理世界和虚拟的网络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并提供了开放的标准,可实现快速配置和灵活配置,同时把传统大型的生产线变成智能化的小生产单元,可以更灵活的配置。在推广工业4.0应用到全球生产体系的同时,博世也在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共同打造4.0工厂。

徐大全认为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人仍然是设计者、管理者和优化者,所以人是工业4.0的核心。

郭刚:中国车企应提升制造能力,提供更优产品。

中国经济总量排在全球第二位,汽车产销量去年2800万辆,从产销量来说遥遥领先,然而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才是重中之重。

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郭刚

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郭刚表示:“从国家的战略角度契合整个国家转型发展的需求,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路线是非常前瞻的战略。在如今汽车消费市场中,高端产品大多还是由国外品牌组成。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的道路上,车企更应该提升制造能力与水平,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

未来自主品牌打造第三代的高品质汽车,标签就是智能、时尚、健康,包括智能驾驶、智能交互。要打造这样的车,第一是设计,第二是制造工艺。最终解决效率和质量这两个核心问题。从而制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高品质汽车。

走中国特色的赶超型工业战略道路

就整个制造业来说,正面临的挑战就是转型升级,包括新能源、智能化、无人驾驶等等,但最大的挑战就是中国自主品牌面临的品牌催生,如何扩大知名度,提升名誉度,是我们每个企业不懈追求的目标,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不断提升,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追求品质、追求品牌的新格局。互联网+给传统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引导我们进入变革的时机。

德国基于自身的优势推出4.0战略,关注制造业硬实力的提升,旨在进一步提升工业竞争优势,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带来诸多的启示。与德国不同的是,我国供给侧面临诸多问题,不少产品供给量过多,且质量不高,供给与需求互相不配套,我国的供给侧改革重点在结构性改革,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从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转移的有效措施,是实现技术革新转型升级的全面保障,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强大动力,是实现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