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生活中必备的交通工具了,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量的加大,汽车公司也多了起来。每天都有一些车企的最新动态都颇受关注的,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汽车资讯方面相关的信息吧
在清明小长假前,吉利汽车发布了三月份以及一季度销量数据,其中三月总销量为120964辆,同比增长39%。全新帝豪、博越、帝豪GS、帝豪GL等7款车型销量过万辆。今年第一季度吉利汽车总销量达到386296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9%,已完成全年158万辆销量目标的24%。数据来看,吉利汽车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而在刚刚过去的三月份,吉利先后推出了全新帝豪和2018款博越,开启了今年的又一波新品攻势。对于两款新车的亮点、今年产品规划以及经销商网络规划等外界备受关注的问题,吉利控股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吉利品牌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军在接受“汽扯扒谈”等媒体采访时进行了详解,据他透露,吉利将继续加大全新产品投放力度,今年会有不少于五款新车上市,并新增100多家经销商完善网络渠道。
吉利控股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吉利品牌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宋军
2018款博越、全新帝豪继续挑大梁
从销售数据来看,博越和帝豪依旧是吉利汽车旗下挑大梁的车型,三月份销量均超过了2万台。在三月份推出新车型2018款博越和全新帝豪,可以看做是吉利吹响了2018年冲锋的号角。
其中,博越是吉利SUV战略中很重要的一款产品,上市两年销量突破47万辆,力压同级主流合资品牌车型,缔造业界瞩目的“博越现象”。宋军介绍:“吉利博越始终把用户放在第一位,上市即热销,成为SUV界“网红”,成功引领中国品牌SUV向智能、互联领域发展。”
2018款博越针对用户需求和用户痛点进行优化升级,从智能互联、智能安全、智能舒适等方面提升综合产品力。此外,吉利刚刚发布的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也被首先搭载在2018款博越上,足见它在吉利汽车的地位和承担的重任。
而全新帝豪在三月初上市,起售价不到7万元,但无论外观还是内饰、配置的升级都超出预期,因此月销超2万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作为轿车市场的标志性车型,在多数自主厂商都基本放弃轿车市场大力投入SUV的时候,吉利汽车坚持轿车、SUV并举发展。
宋军表示:“轿车是汽车的基本品类,大部分 SUV 或城市 SUV 其实都是从轿车延伸发展而来,所以中国品牌要长久发展,成为全球品牌,轿车路线一定要很坚定的往下走,不能有任何摇摆。对于吉利而言,轿车是吉利的基石,我们会再接再厉,继续完善轿车矩阵,夯实在各细分 领域的领先地位。”
今年推出包括两款SUV在内五款新车
面对这今年158万的销量目标,吉利汽车今年除了2018款博越和全新帝豪之外,还有多款新车型上市。据宋军介绍:“我们会进一步夯实已有产品的优势, 释放更多市场潜力,并通过改款升级,形成新竞争优势。此外,我们会加大全新产品投放,今年最起码有五款车,包括两款轿车、两款 SUV、一款 MPV。”
备受瞩目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双积分政策)已于4月1日正式实施,而吉利汽车也早有准备。据了解2018年是吉利新能源的爆发年,全面迈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宋军表示:“吉利将推出包括帝豪EV450、博瑞插电混动、领克PHEV以及其他HEV共8款新能源汽车,2018年以后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一般来说,我们不再会单独发布传统燃油车型。”
加强渠道布局,今年新增100家经销商
而除了新车型之外,销售、售后渠道布局对于每一个车企来说也至关重要。而随着吉利汽车跨过百万销量进入新时代,渠道建设也呈现井喷之势。宋军说:“吉利今年将加强渠道布局和下沉,一、二线的渠道我们会实现形象到服务的全面提升;在四五六线市场在 2018 年乃至于更长的时间,可以去更好的精耕细作。”
前不久,吉利在全国经销商大会和江浙 28 家店开业,提出了要正式展开‘满意吉利‘行动,涉及到经销商伙伴、4S 店硬件建设,更多的是销售、服务全流程升级。宋军表示:“我们希望售前售中售后,都能看到吉利符合你想要的中国品牌的印记,能代表中国品牌,我们所有工作最终的标的就是让客户满意,甚至超越他们的预期。”
可以看到,这已经不是吉利第一次组织数十家店集体开业了,足见吉利汽车销售网络拓展已经走入良性轨道。随着产品的热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抢着加入吉利销售网络,这与部分车企不断有经销商退网爆出形成鲜明的对比。宋军介绍:“目前吉利拥有868家经销商,今年还要新增100多家经销商。”
由此可见,吉利汽车经销商规模已经离一千家的规模越来越近了,而梳理好销售渠道才能为销售助力。实际上,我们看到南北大众一直在国内市场占据统治地位与其完善的经销商网络是分不开的,而吉利汽车已经向南北大众步步逼近。
可以说,从一季度的销售数据来看,吉利汽车超额完成158万的年销量几乎是没有悬念的,这也代表着吉利目前如履薄冰、稳扎稳打的态度获得了市场的肯定。而未来的吉利会不会成为中国在全球的下一个标签性品牌,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