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生活中必备的交通工具了,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量的加大,汽车公司也多了起来。每天都有一些车企的最新动态都颇受关注的,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汽车资讯方面相关的信息吧(以下内容来自于网络非小编所写,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删除)
此刻“过于现实”的理想汽车的确依靠增程、产品差异化、高执行力,取得了三家头部新势力中最高的毛利率与最为健康的财报,但仅从后续“天花板”的高度考虑,因为多了一次转换跑道的过程,从而有了诸多不确定性与减速的可能。
“这个世界上能找到和发现问题的人比耗子的数量都多,能够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人比猫还要多,而能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并且能快速地去做到的人就和熊猫的比率差不多了,不管是选择创业还是就业,就踏踏实实做一只NB 的熊猫吧。”
上述是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经接受媒体采访所说的一段话,而那时他的手中已经拥有一家美股上市公司——汽车之家。随后,因为新能源汽车的“风口”迅速降临,其在权衡过后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选择重新创业。
最终,2020年北京时间7月30日晚9点,虽然受疫情影响李想无法亲赴纳斯达克,但是随着北京交付中心直播屏中倒计时趋零,钟声再次敲响。经历种种挑战之后,理想汽车正式成为蔚来之后,中国第二家在美股成功上市的新势力车企,李想也拥有了属于他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而就在本月初,美国高盛刚刚将理想汽车的目标股价从20.6美元上调至60美元,维持确信买入评级,目标价格也上调了近3倍。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2月7日美股收盘,其股价报收于31.49美元,上涨3.14%,总市值来到了282.65亿美元。
虽然不及坚持纯电技术路线的蔚来、小鹏般炙手可热,但是却成为了繁华背后,资本泡沫较小的存在,并且可以说这家稍显另类的中国新创车企,已然获得部分投资者的认可。而昨日一篇名为《新造车穿越生死线》的热文,再次引发热议。
其中,关于李想获得每一笔融资、每一次决定背后所遭遇的挑战与苦难,都进行了尽可能详实的描写。而在读过后,最大的感受则是之前成功创业的经历,令其拥有了足够的心力与认知,所以疫情之下理想汽车反而能够抓住机遇,在终端市场获得用户的认可。
只不过在此过程中,当接连多起的断轴风波袭来,以及随后主动升级演变成被迫召回,也反映出理想汽车极不成熟的一面。处理舆论时的态度与手段,引发了许多不满之声。所以在与他人讨论这家车企的当下与未来时,总能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分裂”,或许也可称之为“过于现实”。
如果理想ONE是一款纯电SUV?
就像小标题所说,关于理想汽车的讨论总结下来可以分为两个假设,首先便是如果理想ONE是一款纯电动SUV,谁来买单?在此之前需要了解,刚刚过去的11月,据其官方数据显示,共交付4646辆,环比10月增长25.8%,再创单月交付量纪录。2020年1月至11月,理想ONE已累计交付26,498辆。
以32万元的补贴后售价横向对比,理想ONE已经成为无论新能源还是传统燃油板块,中大型SUV细分市场中处在销量头部的车型。而它最为突出的产品力长板,便是采用增程的驱动方式,让其综合续航能力相较于大多纯电动车型有了本质上的提升。
并且在仅有一款配置在售的前提下,车机智能化、娱乐功能丰富度,理想ONE也向用户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体验。加之自预热阶段,其清晰的具象用户定位——“奶爸群体”,理想ONE在内饰空间尺寸以及便利性上的优势被体现出来。同时,随着一线城市牌照政策逐渐向新能源车倾斜,共同促成了它的热销。
此外,不可忽略的还有其门店的执行力。对比来看,理想在线下销售渠道数量低于蔚来、特斯拉的背景下,单店平均销量则是最高的。而在记者于上海实地调查的过程中,理想门店工作人员的话术明显将其产品层面长续航、大空间的优势凸显出来,试图用它人痛点以及性价比优势,进一步蚕食Model 3、ES6的潜在用户。
不过一旦假设成立,当理想ONE成为一部中大型纯电SUV,参考目前的蔚来ES6、特斯拉Model 3,理想ONE在售价维持不变并且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曾经的续航长板将会迅速失去。虽然其内部空间较大的优势仍然存在,但在辅助驾驶的软硬件能力上,后者也将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并且作为纯电车型,理想汽车在补能体系的构建上,明显慢于特斯拉的超充站以及蔚来的换电站,但从实际角度出发,使用公共充电设施看似无法满足车主的现有需求,进而也会造成服务生态体验的下降。
因此,当假设成真,理想ONE或许将不会取得如上月般强势的交付表现,并且面对日益增多的竞争对手,在没有明确“长板”的背景下,其处境只会愈发艰难。而这也解释了为何理想自品牌建立之初,便选择了“增程”这条路线。
毕竟,与其一开始就挤进一条较为拥挤的赛道,不如先靠时间差与空窗期站住脚跟,就像微博中某博主所说:“靠增程活下来,靠纯电做大做强。”
迎来愈发渺小的“风口”?
几天前,据理想汽车发布的公告显示,拟增发4700万份ADS,净筹资额约为16.020亿美元,如果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将筹资约18.405亿美元。高盛、瑞银和中金公司为联合簿记人,占该公司已发行ADS的5.6%。
本次所筹资金的计划用途包括:约30%用于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包括高压平台、高充放电率电池和超快充电;约20%用于下一个BEV平台和未来车型的研发;约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余额用于公司一般用途。
而从理想此前所披露的后续推新计划来看,接下来所推出的车型仍会集中在不同尺寸的增程式SUV身上。今年Q3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李想也曾表示:“在400kW快充技术成熟前,理想汽车不会推出纯电车型,增程式技术在大型SUV、MPV上的应用具有5-10年的优势。”并且按照他的观点,400kW快充技术需要三个关键技术的支撑:800V以上的电压平台、500Ah超级快充的国家标准和4C充电倍率以上的电池。
由此看来,其一方面认为“转型”当下并不是一个恰当的时间节点,时机并不成熟。另一方面,已经开始通过筹集资金进行提前的技术储备,也从侧面再次印证,未来“纯电动”已然是坚定不移的大方向。
而近来无论特斯拉、小鹏还是蔚来,三家坚持纯电技术路线车企的股价大涨,或许也是提醒理想汽车,待技术“瓶颈”被最终突破,增程式被取代也许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所以必须从此刻开始准备,约30%增发资金用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就是一种“妥协”与“默认”。
那么不禁思考,假设给予理想汽车一个时间节点,届时其能够推出基于BEV平台下的首款纯电动车,市场留给它的“风口”还剩多少?那时与之同场竞技的小鹏、蔚来均已在二代平台的加持下有了更为丰富的产品线,补能体系也趋于完善,在软件与自动驾驶层面也有了一定突破。
并且随着特斯拉Model Y甚至中国区特供车型的到来,以及Model 3换代后成本进一步下降,大众ID系列产品逐渐入华,留给“纯电”理想汽车的竞争环境,相比现在只会愈发残酷,压力可想而知。
总之,如文章开头所说,此刻“过于现实”的理想汽车的确依靠增程、产品差异化、高执行力,取得了三家头部新势力中最高的毛利率与最为健康的财报,但是仅从后续“天花板”的高度考虑,因为多了一次转换跑道的过程,从而有了诸多不确定性与减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