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曜,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不平则鸣韩愈,不平则鸣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不平则鸣”这个成语出于唐代文学家韩愈《送孟东野序》一文。
2、此文开宗明义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3、”“不平则鸣”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词典》说是“对不公平的事情表示愤慨”。
4、《辞海》在解释“不平则鸣”时,先引用了韩愈的原话之后说:“后指遇到不平的事,发出不满的呼声。
5、”《辞源》的解释也大同小异。
6、这些辞书所解释的只能说是“不平则鸣”一词的后起意义。
7、在文学批评研究中,人们也往往以“不平则鸣”来阐释诗人作家的不幸和痛苦生活遭遇对于创作的积极作用。
8、并且把它与“发愤著书”“穷而后工”作为同一理论源流。
9、这种阐释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仍需略作辨析,以期比较全面准确地理解“不平则鸣”的原意。
10、 “不平则鸣”一语的原意是什么呢?假如把“不平则鸣”单纯解释为对于不公平事情的愤慨,则《送孟东野序》中出现了大量难以解释甚至矛盾之处。
11、宋代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卷四“送孟东野序”条说: 韩文公《送孟东野序》云:“物不得其平则鸣。
12、”然则其文云:“在唐、虞时,咎陶、禹其善鸣者,而假之以鸣,夔假于《韶》以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
13、”又云:“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
14、”然则非所谓“不得其乎”也。
15、 洪迈认为,韩愈既说“物不得其平则鸣”,而文中却以唐虞时代的皋陶、大禹、殷代的伊尹、周代的周公等等为“善鸣者”,这些人都是成功的政治家,似乎难和“不平”扯到一起;而且文中还说“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等等,这就更谈不上“不平则鸣”了。
16、洪迈认为韩愈所举之例与“不平则鸣”的说法不相符。
17、 韩愈此文是否有矛盾,关键在于“不平”一词的内涵。
18、钱钟书先生在《诗可以怨》一文中说:“韩愈的‘不平’和‘牢骚不平’并不相等,它不但指愤郁,也包括欢乐在内。
19、”也就是说,“不平”是指人们的心灵处于不平静的状态,产生喜怒哀乐各种感情。
20、钱先生这个解释是很有见地的,它纠正了以往一些对“不平”狭隘理解。
21、不过韩愈所说的“不平”并不限于人的感情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在钱先生的基础上进一步辨析。
22、 我以为,“平”,是指平常、平静、平衡、平凡等;“不平”则是指异乎寻常的善,既可指事物受到压抑或推动,也可能事物处于发展变化,或充满矛盾的善。
23、总之“不平”所指甚广,并不指逆境。
24、 “不平则鸣”应是指自然、社会与人生当处于不寻常的状况之中,一定会有所表现。
25、 我们还是以《送孟东野序》为例。
26、就自然界而言,草木在平静状况下是无声的,但“风挠之鸣”;平静的水是无声的,但“风荡之鸣”;大自然为什么会“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是因为它处于一种推移变化之中。
27、“四时之相推夺,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不得其平”就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变化而形成的。
28、 人类社会也一样,当处于变革动荡之时,总是会出现一些“善鸣”的人物。
29、这可以是盛世,如唐虞的皋陶、大禹、殷商的伊尹、周代的周公;也可以是乱世衰世,如“周之衷,孔子之徒鸣之”;“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
30、可以“以道鸣”,孟子、荀子;可以“以术鸣”,如杨朱、老子、韩、张仪、苏秦;也可以以诗文鸣,如司马迁、司马相如、杨雄、陈子昂、李白、杜甫。
31、 韩愈认为孟郊是一个“善鸣”的诗人,但不知道老天爷是让他“鸣国家之盛”呢,还是“使自鸣其不幸”,不过不管哪种情况都不会影响孟郊的“善鸣”,所以劝他不必为处境顺逆而“喜”“悲”。
32、在这里韩愈并不单纯强调“不幸”对于诗人的作用。
33、为什么后来的读者理解“不平则鸣”往往偏重于不幸、愤懑这一方面的含义呢?这是因为孟郊本来就是一个穷苦的诗人,其诗多是贫寒之声,而韩愈对之也寄以深厚的同情。
34、 “不平则鸣”说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变革动荡的时代,容易产生伟大的作家作品;而作家的好作品,大都产生于不寻常(不仅仅是“不幸”)的生活际遇之中,毫无波澜的平凡或平庸生活,是难以产生激动人心的作品的。
35、 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动荡的时代为诗人提供创作的题材和动力,故往往产生感荡心灵的作品,这固然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一个繁荣昌盛又比较自由的时代,也可以产生伟大的诗人作品来“鸣国家之盛”。
36、中国古代的隆汉盛唐也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37、就诗人创作而言,“穷而后工”固然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当然穷而后不工的也大有人在),但达者只要不是过着平庸的、碌碌无为的生活,只要能敏锐地把握时代与生活的变化,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完全可以写出好作品。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